2025-10-13 14:02 | 来源:长江商报 |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公牛集团的经营业绩依然罕见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68亿元、20.60亿元,同比下降2.60%、8%。...

实际控制人阮学平计划再次减持。
10月9日晚间,“插座一哥”公牛集团(603195.SH)发布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阮学平拟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617.1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2%。减持期限为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个交易日之后3个月内。
如果以公牛集团10月9日收盘价45.85元/股计算,顶格减持,阮学平将套现16.5亿元左右。
减持套现,公告称,阮学平自身资金需求。
阮学平缺钱吗?2023年7月,阮学平曾通过大宗交易减持公牛集团2%的股权,套现超过16亿元。
公牛集团自2020年2月6日登陆A股市场以来,累计派发现金红利约128亿元,阮学平分得超52亿元。
减持加分红,阮学平累计套现近70亿元,为何还缺钱?
公牛集团的业绩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净利双降。与此同时,公司研发投入缩水超20%,公司将如何突围?
二级市场上,2021年初的巅峰时刻,公牛集团股价曾达259.90元/股,如今的股价下跌了超80%,市值蒸发超740亿元。
阮学平再度抛16亿减持计划
公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之一阮学平又要减持套现了。
10月9日晚,公牛集团披露股东大宗交易减持股份计划,自本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15 个交易日之后3个月内,阮学平拟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不超过3617.18万股,即不超过公司目前总股本的2%。
阮学平可不是普通股东,而是实际控制人之一,还担任公司副董事长。
截至目前,阮学平直接持有公牛集团约2.56亿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4.13%。
公牛集团的实际控制人有两位,除了阮学平,另一位是阮学平的哥哥阮立平,其直接持有公司16.13%股权,担任公司董事长、总裁。
1964年出生的阮立平是阮学平之兄,二人为公牛集团共同实际控制人。
2020年2月6日,公牛集团登陆A股市场之时,阮立平、阮学平兄弟对公司持股比例相当,均直接持股16.13%。
公牛集团的控股股东为宁波良机实业有限公司(简称“良机实业”),目前持有公牛集团53.82%的股权。而良机实业的100%股权,则由阮立平、阮学平兄弟十分平均地各持股50%。
此外,宁波凝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铄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公牛集团1223.68万股、907股,合计持股比为0.68%。这两家公司为阮立平、阮学平的一致行动人,前者阮立平、阮学平控制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铄今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后者由阮立平、阮学平控制。
原本阮立平、阮学平兄弟所持公牛集团的股权比例相当,但在2023年,阮学平进行了一次减持。
2023年7月5日晚,公牛集团披露的大宗交易减持股份结果显示,当年7月4日,阮学平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了公牛集团1779.19万股,占当时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价格为91.40元/股,减持金额为16.28亿元。
时隔两年,阮学平再度减持。如果以公牛集团10月9日收盘价45.85元/股计算,本次减持,阮学平或将套现16.5亿元。
两年前套现了超16亿元,阮学平为何还要减持套现?公告称,自身资金需求。
这不禁让人好奇,阮学平存在什么样的资金需求?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阮学平从公牛集团身上的获利,远远不只上述减持而得,更大规模的变现是公牛集团现金分红。
2020年上市以来,公牛集团累计已派发现金红利接近128亿元,即便按照目前的直接间接持股比例粗略计算,阮学平获得现金分红也超过52亿元,加上此前减持套现金额16.28亿元,其合计套现近70亿元。
中期营收净利双降
阮学平大幅变现后仍然大举减持套现疑团未解,公牛集团自身的经营承压。
公牛集团曾取得了不间断增长的经营业绩。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净利持续双增,营业收入从90.65亿元增长至168.31亿元,归母净利润从16.77亿元增长至42.72亿元,这六年,归母净利润累计增长了约1.55倍。
以插座起家的公牛集团,因为较高的市占率、出色的经营业绩,被市场称为“插座一哥”。近年来,顺应市场形势,公司积极进行产业布局。目前,公司专注于电连接、智能电工照明、新能源三大业务。电连接产品主要为转换器(即插座)、数码配件、电动工具等,智能电工照明产品主要包括墙壁开关插座、LED 照明(含智能照明)、智能晾衣机、智能门锁、智能窗帘机等,新能源产品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枪、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户外便携式储能等。
公牛集团称,2025年上半年,公司转换器、墙壁开关、充电枪桩以及照明等主要品类,市占率均明显提升。公司通过精细化运营持续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在产品创新、渠道深耕与变革、供应链精益改善、品牌形象升级等方面的努力,有效抵御了行业竞争压力。
上半年,公牛集团新能源业务实现收入3.86亿元,同比增长33.52%。公牛品牌从2024年开始真正出海,目前业务已覆盖40多个国家。
不过,公牛集团的经营业绩依然罕见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1.68亿元、20.60亿元,同比下降2.60%、8%。
中期营收净利双降,是2021年以来的首次。其中,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46亿元、10.85亿元,同比下降7.37%、17.16%,拖累了中期业绩。
具体业务方面,电连接业务实现收入36.62亿元,同比下降5.37%;智能电工照明业务收入40.94亿元,同比下降2.78%。两大业务贡献了公司约95%的收入,两大业务收入下降直接导致公司整体营收下滑。
费用方面,销售费用下降17.13%,主要是市场推广费、广告费减少。管理费用增长27.98%,源于职工薪酬、折旧与摊销增加。
备受关注的是,公司研发费用2.86亿元,同比下降21.56%,主要是研发人员薪酬总额减少、研发的直接投入下降。
布局新兴业务,研发投入缩水,或将影响公司未来持续创新能力。
二级市场上,至少是在短期内,公牛集团难以回到巅峰。2021年初,公司股价最高达259.90元/股,市值约1561亿元。如今,市值约为814亿元,蒸发了超740亿元。
《电鳗快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