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贷不良批量转让试点业务提速 价格逐步回归理性

2021-07-09 08:26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作者:侠名 | [银行]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首批业务落地后,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试点的意义在于跑通业务流程。但当时个别资产包高溢价转让,仍受到一些市场人士质疑。不过,最近成交的几笔折价率最低在1折左右。...

        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业务试点首批落地后,后续业务进展近期有明显提速。上海证券报记者注意到,6月,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下称银登中心)披露的信息显示,参与个贷不良批量转让的银行数量和转让资产包数量较首批均大幅增加。

        首批业务落地后,当时市场普遍认为试点的意义在于跑通业务流程。但当时个别资产包高溢价转让,仍受到一些市场人士质疑。不过,最近成交的几笔折价率最低在1折左右。对此,市场人士认为,行业对个贷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的定价正回归理性。

        银行参与热情高涨

        银登中心披露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今年已有7家银行合计发布超过20笔个贷不良资产包转让信息。仅在6月就有5家银行合计7笔个贷不良资产包转让,未偿本金合计2945.66万元。与首批相比虽然金额有所下降,但是银行的参与热情明显提高。

        上述挂牌转让的不良债权包中,底层资产主要集中在个人信用卡、个人经营贷款等。

        酝酿多时的个人不良批量转让业务试点,今年1月正式开闸,到3月时,平安银行和工商银行首批业务落地。

        平安银行副行长郭世邦表示,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进行出清,可以快速收回被长期占用的无效资金,并将资金投放到最需要的行业、地区和群体中。

        从近期挂牌转让的供给方看,参与银行数量明显扩大,除了平安银行和工商银行,获准试点的银行中新增的5家分别是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

        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AMC)负责人透露,现在市场供给正在大幅增加,很多银行都有处置零售不良的意愿。

        从银登中心的挂牌信息看,“热情最高”的当属工行,年初以来,工行已发布5期个人不良资产转让公告。

        除了银行,市场试点各方也对个贷不良资产趋之若鹜。银登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开立不良贷款转让业务账户的机构包括293家银行及分支机构,98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及分支机构,36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及2家金融资产投资公司。

        最低转让价很诱人

        今年3月,平安银行和工行首批个贷不良资产包成功转让,受到市场追捧。但个别资产包高溢价转让,受到市场质疑。这两家银行首单个贷不良批量转让成交价为本金的2.4折至5折。

        上述地方AMC负责人认为,试点业务刚落地时,因为属于市场新生事物,供给不多,市场关注度较高,金额也不是特别大,价格容易被“炒”得比较高。

        从6月这一批资产包的转让结果看,成交价格较首批走低。据悉,平安银行6月中旬挂牌转让的2期不良资产包的债权金额5967.97万元,本金2425.35万元,最后广西广投AMC以248万元的成交价竞得,相当于本金的1折。

        对于价格变动,上述地方AMC负责人认为,一是供给大幅增加,带动价格大幅降低;二是首单落地后,积累了一定经验,市场对此比较理性。“当然,不同区域市场情况不同,不同银行资产质量的差异也是造成价格不同的重要因素。”他说。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特聘研究员陈晓联合发表的报告认为,从现有可比资产情况看,预计正常价格应该在本金1折左右。

        尽管试点有所提速,但个贷批量转让业务中仍有诸多问题待解:估值缺乏历史数据支撑;个人债权处置中,容易产生法律问题;受让方缺乏经验和人力储备。据悉,部分地方AMC对参与个贷批量转让态度谨慎。“我们正在接触,暂时还没参与。”前述AMC人士表示。

        曾刚、陈晓的报告表示,批量转让试点的启动,为零售类不良贷款的风险处置开启了全新的空间,但从实践看,相关制度仍有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的空间。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1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