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3 15:21 | 来源:证券日报网 | | [IPO]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最新招股书显示,医达健康的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
1月10日,医达健康医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医达健康”)第二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在此之前,其曾于2021年7月9日向港交所递交过招股书,但按照联交所6个月的法定审核期计算,其初次递交文件已于2022年1月9日失效。
最新招股书显示,医达健康的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士丹利和中金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医达健康成立于2020年,主营业务为提供创新精准外科智能解决方案。通常来讲,该方案包含手术机器人和精准手术规划两大范畴。其中,医达健康自主研发的经皮手术机器人IQQA-Guide1.0(MII)为其核心产品。该产品已于2020年1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肺及腹部实体器官的经皮介入手术导航,并于同年第四季度进入商业化阶段。
虽然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但招股书指出,目前医达健康仍未实现盈利,且亏损还在扩大。
营收难抵成本支出
招股书显示,于往期业绩期内,公司的收益主要来自在中国提供IQQA云平台手术规划、销售医疗器械及在美国提供术前手术规划的订购服务。但上述营收,并不能覆盖其产品研发及行政开支。
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截至10月31日止,公司营收分别为2005.9万元、2230.3万元以及4843.9万元。另外,上述业绩期内,其销售及分销开支分别为3724.9万元、3028.8万元以及4238.6万元;研发投入方面,分别为2490万元、2960万元及4850万元,两项支出均远超当期营收总额。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2021年10月31日止,其行政开支大幅度增长至8100.9万元,同比增长659.86%。对此,医达健康解释为G轮融资相关的专业服务费增加所致。
相应业绩期内,医达健康亏损分别为2.47亿元、2.86亿元及7.93亿元。
对于亏损扩大,医达健康解释称,由于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增加,因此业绩期内亏损扩大。
对于未来发展,医达健康表示,公司计划将此次募资分配予公司的核心产品、现有产品线中的余下产品、用于通过技术及基建升级及招募人才加强公司的研发能力,以及用于通过收购、股权投资或合营企业与公司有协同业务的公司进行战略合作等。
另外,从产品来看,除上述核心产品外,目前,医达健康的产品组还包括四种已经商业化的精准手术软件,以及四种候选手术机器人、四种候选精准手术软件及若干正在开发的医疗消耗品。目前公司正在开发IQQA-Guide1.0(MII)的适应症扩充版本及IQQA-Guide2.0(SI-ROBOT)版本,并分别于2021年9月及2021年12月在中国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虽然产品类目丰富,但在业绩层面,医达健康仍未实现盈利。对此,某行业从业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机器人公司远未到盈利阶段。无论是产品成熟度还是市场对手术机器人的接受度,仍需要培育。其认为,什么时候企业在医院有了稳定的手术量,医生和患者对机器人都建立了信任,才算到了“摘果子”的成熟期。
手术机器人市场难下沉
根据医达健康招股书数据来看,仅在经皮手术机器人领域中,其全球相关市场规模预期由2020年的3.8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27.94亿美元。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经皮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渗透率严重不足,2020年,在中国的渗透率为1.36%。预期中国经皮手术机器人市场在2030年将达到4.07亿元。
而且,目前国内经皮手术机器人市场有半数在普凡特手中,按收益计,其2020年的市场份额为53%。第二大市场参与者为VeranMedicalTechnologies,其2020年收入占市场份额的15.7%,余下市场份额由其他公司争夺。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彰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国内尚未有能与直觉外科旗下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媲美的厂商,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攻关与市场培育。
从用户角度来看,某行业从业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手术机器人单价贵且对医生的要求高,大量基层医院不仅买不起设备,而且基层医生也没能力操控使用,所以即便手术机器人的市场很大,但是渗透很难。
对此,卢彰缘指出,国内手术机器人当前首要解决的应是稳定可靠性的问题,基于此建立医生信任的基础。另一方面需要解决产品易用性的问题,如果对于使用者的要求过于苛刻,那一定是产品层面的问题。
某医疗行业研发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何推进医生培训,其实是企业竞争的隐性壁垒。比如说当医生用习惯了达芬奇机器人,就算有新的机器人,医生也懒得去重新学习,平台迁移成本很高。
目前国内手术机器人厂商也都在布局医生培训项目。以微创机器人为例,其早前大力推动的移动培训平台,其实就是对医生培训的布局。企业将医生培训场景放到可移动的汽车上后,就摆脱了地域限制,可以巡回培训。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