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名、换新颜、添动能 上市公司想一“名”惊人

2022-09-23 09:42 | 来源:上海证券报 | 作者:侠名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典型例子如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公司原证券简称为隆基股份。对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动低碳化能源变革,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

        随着科技转型的持续推进,“更名”成为一些上市公司“亮新姿”的重要选择。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统计,今年以来已经有超50家上市公司更改了公司的证券简称,“科技”“智慧”“新能”……众多时髦词汇纷纷亮相,意图一“名”惊人。

        “老店新开”彰显公司发展的新动向,告别了公司长久以来的固有“角色”。同时,这也间接体现出科技创新和转型升级浪潮正在A股涌动。而带着最新的名头,众多上市公司也加大研发、投资扩产,抢抓历史机遇。更名也成为这些公司转型升级的有力注脚。

        科技赋能彰显创新

        更名的上市公司都集中在什么行业?记者梳理发现,汽车、计算机、电力设备、电子等行业的公司改名最多。“这些行业往往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成长性也较为突出。为了抓住机遇,相关企业也会自觉地谋求转型升级,最外在的体现就是公司名称的改变。”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典型的例子就是骏亚科技,公司原证券简称为广东骏亚,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制线路板研发、生产及销售的企业。对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原证券简称“广东骏亚”未体现出公司业务及行业特点,造成投资者对公司主业认识模糊不清。为使公司简称更明确体现公司的主营业务,提高辨识度,满足业务发展需要,提升品牌形象,公司将证券简称变更为“骏亚科技”。

        这种顺应创新发展趋势的更名也分为“扩”与“收”两个类别。

        所谓扩,多是由于公司业务的扩展和创新,公司原有证券简称已不能反映企业目前主营业务的全貌,更名可使名称与公司业务更匹配。

        例如星华新材,公司原证券简称星华反光。对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变更后的公司名称与公司主营业务及职能相匹配,目前公司在经营规模、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等方面均居行业领先,是国内反光布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通过募投项目的实施,逐步实现直接主要原材料的自产,“新材料”与公司主营业务的匹配性更高。公司也将不断运用生产研发技术,开发生产与公司主营相关的涂层、光学等新材料。

        所谓收,反映的是公司对自身业务的聚焦,公司主业优势越来越突出,或业务更加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进而通过更名来展现企业持续深耕的决心。

        典型例子如光伏巨头隆基绿能,公司原证券简称为隆基股份。对于更名的原因,公司表示,公司致力于推动低碳化能源变革,长期专注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效单晶太阳能发电解决方案,并自2021年起积极布局和培育光伏制氢业务。为更好地体现公司战略布局和主营业务定位,进一步强化品牌形象和公司价值,公司将证券简称由“隆基股份”变更为“隆基绿能”。

        紧追热点突出优势

        除了业务的“扩”与“收”之外,市场热点往往也影响着公司名称的改变。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有些公司本身就经营多种业务,某些市场热点或许刚好契合了其部分业务,甚至还具有相当好的发展前景,这也成为一些上市公司更名的契机。

        典型的例子就是钒钛股份。随着钒电池的兴起,钒这一金属矿产成为市场竞逐的热点。而作为国内最大的钒生产商,钒钛股份也于9月初更改了证券简称,由“攀钢钒钛”改名为“钒钛股份”。公司表示,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钒、钛和电,其中钒、钛是公司战略重点发展业务。为准确体现公司主营业务,改善资本市场对公司的行业定位认知,故申请改名。

        产业链的整合也成为部分上市公司改名的契机,尤其是一些被行业龙头收购的公司,或者与产业链龙头合作的公司,往往会通过更名来展现公司的背景。借助背后的强大助力,这些公司往往会抓住新的发展契机,积极扩展业务版图。

        例如“中环股份”变更为“TCL中环”,其背后就是TCL的产业链进一步向硅片领域扩展。而携手TCL集团后,TCL中环持续加码新能源光伏的投入,并且往上下游拓展,在内蒙古中环产业城围绕高纯多晶硅项目、半导体单晶硅材料及配套项目、国家级硅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等计划总投资约206亿元。

        更典型的例子则是由“小康股份”更名而来的“赛力斯”,背靠华为这棵大树,一跃成为新能源造车的代表。公司也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有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已成为一家以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销售为核心业务的科技制造企业,因此申请改名。而随着新车型的不断发布,赛力斯的发展也得到了切实的支撑。

        更名不等于卸掉包袱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是在追逐热点。也有公司仅仅是为了卸掉沉重的历史包袱,消除原有的负面影响。例如原来的“巴士在线”曾经多次在财报中出现虚假记载,被监管处罚,最终通过中天服务“借壳”,成为一只物业股。公司简称也变更为“中天服务”。

        但借壳更名并不意味着麻烦的结束,公司前法定代表人、董事、总经理王献蜀留下的债务仍未消除。日前,中天服务就发布了一则重大诉讼事项公告,称公司诉中麦控股有限公司、王献蜀合同纠纷一案,已由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公司要求对方支付1亿元及对应违约金、承担案件受理费。此外,中天服务也依旧面临着前期投资者的索赔。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更名只能是锦上添花,并不会真正改变公司的经营现状。想要通过更名蹭上热点,或者同历史欠账说再见,无疑是痴人说梦。只有将公司经营搞好,才能真正地‘名副其实’,也才能真正成为受人尊敬的企业。”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2 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