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2 11:23 | 来源:中国经营网 | | [资讯]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进入后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不过,面对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在整个资管行业,银行理财市场总规模有所下降。...
近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市场规模27.65万亿元,同比下降4.66%。
进入后资管时代,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持续推进。不过,面对资本市场复杂多变的形势,在整个资管行业,银行理财市场总规模有所下降。
“在2022年两次大规模净值回撤、资本市场下行等因素都给资管行业带来巨大冲击。随着监管框架和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资管和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主体也更加多元,差异化竞争将是理财行业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所长、普益标准专业委员会主任翟立宏教授在2月24日 “第十一届普益标准财富论坛”上指出。
银行理财产品结构调整
《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278家银行机构和29家理财公司有存续的理财产品,共存续产品3.47万只,较年初下降4.41%;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较年初下降4.66%。
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变化,不得不提到2022年四季度债市“赎回潮”的冲击。华创证券研报指出,银行理财2022年四季度受“赎回潮”影响降幅近3万亿元,对银行理财产品结构的影响体现在,赎回潮后定开式理财(51.03%)占比下降,封闭式(17.29%)、现金管理类理财(31.68%)占比上升。
中金公司也指出,资管新规后,投资者教育推进缓慢,理财机构主要通过降低资产端风险以减少估值切换带来的净值波动,产品结构趋于单一化:截至2022年末,现金类、固收类、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分别为8.8万亿元、17.4万亿元、1.4万亿元(占比32%/63%/5%),中高风险理财产品规模延续压降趋势。
尽管近段时间摊余成本法理财产品“走红”,但业内人士认为,这并非长久之计。
华创证券在上述研报分析称,为实现长期规模增长,银行理财需直面净值化挑战,但发行摊余成本法理财治标不治本,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或维持在30%附近,为降低净值波动冲击,摊余成本法理财发展有望推动封闭式理财占比增加,代替部分定开式理财,但是摊余成本法理财本身存在局限性,不是监管鼓励发展方向,客群期限偏好不同,机构发行意愿受到不断需要重新募集的约束,难完全代替定开理财。
资产负债匹配行管理存难点
自2019年5月首家理财公司获批开业以来,银行理财公司独立运营已三年有余。 摆在理财公司面前的挑战是,从行业面看,如何实现理财规模稳健增长;站在投资者角度,在资本市场不确定的环境下,产品端和投资端如何应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陈道富在“第五届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指出,银行理财整个行业同质化,且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匹配的问题。在同样的客户群体、同样的应对策略的情况下,当市场受到一定冲击以后,就出现了同样的市场行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的问题,也暴露出理财公司资产和负债在资产流动性匹配方面出现了不一致的地方。
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在“第十一届普益标准财富论坛”上表示,目前银行理财的负债端与资产端的适配性尚有待改进提高,银行理财客户主要以C端、个人为主,基于原有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认识形成较低的风险偏好,资金流动性高;而在各种监管规则全面落地实施以后,投资端面临高波动、低流动性风险,今后需要通过理财公司提高核心竞争能力以及资管行业更为开放生态体系建设,把错配的矛盾化解掉。
具体的,交银理财董事长张宏良此前也提到,理财公司的资产与负债的匹配性管理在实践应用方面仍存在诸多的问题,除了与当前公司治理(内部激励约束机制)水平下投资经理层面单纯追求产品业绩、产品规模,导致不够重视资产负债匹配相关外,还与银行理财子管理人员大多拥有体制性的流动性红利“传统思维”,对“五分离”后的银行理财负债属性与资产属性的平衡认知不够也有密切关系。
针对这一问题,招银理财产品设计部副总经理李沙叶表示,未来要更加重视负债端的管理,所有的投入均需围绕“以客户为中心”进行,招银理财未来将在权益及衍生品等策略的研究、产品评级与底层资产的适配性研究以及客户精准画像三方面重点突破,并持续投入提升投研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及金融科技能力。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