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11:02 |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 | [科创板]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近年来,立案处罚持续高压,证券监管“长牙带刺”,多家公司被立案调查。对于*ST慧辰,监管也高度关注,交易所多次发函问询。此次行政处罚,既是对监管个案的重拳出击,...
12月7日晚间,*ST慧辰收到《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其连续5年存在虚增营业收入、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情况,或被处以合计1600万元的重罚。
近年来,立案处罚持续高压,证券监管“长牙带刺”,多家公司被立案调查。对于*ST慧辰,监管也高度关注,交易所多次发函问询。此次行政处罚,既是对监管个案的重拳出击,也是持续治理市场的一个典型缩影。
借子公司虚构业务连续5年财务造假
*ST慧辰主要从事数据分析产品业务和相关服务,2020年7月在科创板上市。因2022年年报被会计师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股票于2023年5月被上交所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3年4月27日,*ST慧辰公告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12月7日晚间,*ST慧辰披露北京证监局下发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显示,公司的子公司信唐普华通过虚构与第三方业务、签订无商业实质的销售合同、提前确认项目收入的方式虚增收入和利润,导致*ST慧辰2020年7月13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以及首发上市后披露的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
其中,*ST慧辰2018年至2021年虚增收入合计7542.64万元,2018年至2020年虚增利润合计8437.35万元,2021年至2022年虚减利润合计12217.39万元。
可以看出,通过该子公司虚构业务和收入,上市公司连续5年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在《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中,监管部门认定,*ST慧辰上述行为涉嫌违反了证券法第七十八条第二款的规定,构成证券法第一百九十七条第二款所述违法行为,决定对公司、时任董事长、总经理、财务总监等有关责任人予以责令改正、警告和罚款,罚款合计1600万元。
上证报记者关注到,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以及《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陈述的情况,*ST慧辰判断本次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行为未触及《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的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持续监管六问一罚紧盯公司可疑事项
记者梳理发现,上交所一直以来对*ST慧辰保持高度关注,抓早抓小,紧盯重大风险苗头,在公司规范运作及经营治理、重大股权交易、募集资金使用等方面及时采取监管措施。
上交所于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向*ST慧辰发出年报问询函。2022年4月,*ST慧辰发生2021年业绩快报变脸事项,净利润由3752.53万元修正为-3807.01万元,上交所及时发出问询函,对公司收入确认、商誉减值、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期间费用、毛利率大幅下滑、募投项目进展缓慢等进行问询。
2023年4月29日,*ST慧辰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被出具否定意见,上交所就相关无法表示意见涉及事项、信唐普华应收账款及收入真实性、内控否定意见、业务结构与毛利率变化、收入确认与存货等事项予以重点问询。
另一方面,上交所聚焦*ST慧辰上市以来的各项资产交易,严防利用现金交易不当套取上市公司利益。本次涉嫌财务造假的主要子公司信唐普华便是上交所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围绕前期出售信唐普华22%股份事项,上交所先后两次于2022年12月30日、2023年2月8日发出问询函,就信唐普华前后估值差异较大、信唐普华收入确认真实性存疑、交易对手方存在无法完全履约风险等予以重点关注。此外,就公司收购子公司武汉慧辰剩余股份、武汉慧辰调整业绩承诺等事项,上交所也均在第一时间予以快速问询,督促公司充分提示风险。
此外,对于*ST慧辰存在的违规行为,上交所也及时采取监管措施,督促公司加强规范运作。就公司业绩快报变脸事项,上交所对时任董事长、总经理等相关责任人予以通报批评。截至2023年6月底,*ST慧辰募集资金投入进度约为25%,经了解,上交所先后于2022年10月、2023年7月,向公司发出规范运作建议书,关注公司募集资金投入进度缓慢,督促公司合理使用募集资金,积极推进募投项目。
证券监管“长牙带刺” 重拳打击财务造假
对于本次*ST慧辰一案,记者关注到,即使公司并未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标准,但违规代价不可谓不高。
具体看,*ST慧辰招股说明书每年虚增利润不足千万,其后年度的造假金额也远未触及连续2年造假5亿元的退市标准。但是,公司依然被处以较高的行政处罚金额。同时,等待*ST慧辰的,除了行政处罚之外,还有交易所的顶格纪律处分,以及民事赔偿责任。可以说,*ST慧辰的整改之路才刚刚开始。
事实上,从近期案例不难看出,证监会、交易所持续依法依规重拳打击各类财务造假行为,呈现出三大特征。
一是立案“家数多”。近期多家上市公司被立案调查。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遭立案的上市公司数量总计已经超过30家。特别是进入12月份以来,甚至有1天之内6家上市公司公告立案的情况。监管“长牙带刺”,严查信息披露违规,是净化资本市场的治本之策,也是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托底举措。
二是处罚“金额大”。新证券法实施后,证券监管类行政处罚金额不断上升,这体现了监管对财务造假的“零容忍”。除了本次*ST慧辰被处罚金额达到1600万元,近年来的若干行政处罚案例,均体现了从严处罚的趋势。从行政处罚决定书或者事先告知书初步统计来看:科创板公司中,罗普特合计罚款1200万元;紫晶存储合计罚款金额超过7000万余元;泽达易盛合计罚款超过1亿元。主板公司中,ST起步罚款金额合计超过7000万元;*ST宏图罚款合计超过1000万元;*ST凯乐罚款合计约2000万元。
三是退市“不留情”。对于财务造假的公司,严格按照规则标准,触及重大违法退市的,坚决予以退市。今年以来,科创板公司紫晶存储、泽达易盛触及欺诈发行退市;主板上市公司*ST凯乐、*ST宏图因为财务造假,先后触及了重大违法强制标准。
《电鳗快报》
热门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