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亚夫时尚帝国梦碎400亿打水漂 “中国LV”如意集团溃败再遭立案

2025-10-27 10:24 | 来源:长江商报 | 作者:侠名 | [上市公司] 字号变大| 字号变小


A股上市公司如意集团也受到了冲击。财务造假、关联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信披违规等,近两年,如意集团及其相关责任人被山东证监局查处了四次,受到罚款、市场禁入、责...

        邱亚夫的麻烦不断。

        近日,邱亚夫实际控制的A股公司如意集团(002193.SZ)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如意集团曾被称为“中国LV”,近年来,其多次收到行政监管措施和纪律处分,邱亚夫则已被证监会处以10年市场禁入。

        这名曾被誉为“中国奢侈品教父”的商人,缔造了一段魔幻的商业传奇。

        据相关报道,前后10年时间,邱亚夫以高杠杆策略豪掷400亿元左右在全球疯狂收购,打造他的时尚帝国。

        鼎盛时期,邱亚夫掌控全球4家上市公司,手握40多个奢侈品牌,占全球奢牌的三分之一左右。

        邱亚夫的豪赌以失败告终。因为,邱亚夫违背了一个根本的商业规则——“以小博大”的策略在顺境中可能成功,但在逆境中极易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失败。最终,在全球疫情背景下,标的资产经营整合不达预期,邱亚夫的如意算盘落空。

        如今的如意集团深陷困境,近3年半合计亏损逾21亿元,市值仅剩下14.58亿元。

        这不禁让人唏嘘,豪赌的资本游戏不好玩。

        一匹布能换一辆劳斯莱斯

        邱亚夫是一个不甘平庸之人。

        根据公开信息,1958年初,邱亚夫出生于山东济宁,17岁进入山东济宁一家毛纺织厂工作,两年后升任车间主任。5年后,他去西北纺织工学院(现为西安工程大学)进修,学成之后当上了厂长助理。

        1992年,济宁毛纺厂进行国企改革,更名为“如意”。1997年,公司负债率高达90%,邱亚夫被动当上了厂长。

        负债高企、产品滞销、产能落后,毛纺厂如何才能起死回生?

        相传,邱亚夫以“买设备”为名,带着技术骨干到欧洲各大纺织厂“偷师学艺”。一个月下来,跑了49家工厂,邱亚夫总结了200多条“技不如人”。比如,1克重的羊毛,如意集团能拉到40米,但国外先进工厂能拉到200米,而且产品轻薄又能卖到高价。

        找到了问题症结及突破口,邱亚夫决定“全面对标意大利,争做国际一流”,大干一场。

        引进世界顶级生产设备,全身心投入研发,经过反复试验,不到3年,邱亚夫研发的产品“如意纺”的质量终于比肩国外知名品牌产品。

        产品出来后,邱亚夫全力开拓市场。于是,胆大、有思想的邱亚夫,将“如意纺”打响了。

        如意毛纺厂也开始大赚。1克羊毛拉500米,做出来的面料,1米卖1万元。这在国内市场堪称是天价,更是暴利。据消息称,如意纺最顶级的面料,1米卖到6.8万元。

        有人计算过,邱亚夫每织一匹布,就能换一辆劳斯莱斯。

        据称,LV、Gucci、爱马仕等国际知名品牌,一度都成了邱亚夫的客户,排队买如意纺面料。

        2007年,山东如意(全称山东如意毛纺服装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现名如意集团)登陆深交所。到2014年,通过改制、收购等操作,邱亚夫成为如意集团的实际控制人。

        卖面料业绩不错,当时的邱亚夫给公司制定的发展战略是,坚持以纺织服装为主业的发展方向不动摇,以高端产品、高价定位、高端用户的企业发展战略不动摇。

        一时间,邱亚夫被誉为“毛纺大王”“面料大王”。

        10年豪掷400亿海外买买买

        头顶“毛纺大王”头衔的邱亚夫很快不满足现实,亲手制定的“两个不动摇”自己先动摇了。

        据称,如意纺的面料1米卖1万元,国际知名品牌买回去后,加工成西装,一套卖17万元。这让邱亚夫心里极不平衡,凭什么给大厂打工?

        邱亚夫的野心顿起,他不想再给他人做嫁衣。如何自己做国际大厂?心急的邱亚夫决定走捷径——并购。

        如意科技成立于2001年12月,注册资本40.54亿元,经过一系列股权变更,2009年,邱亚夫成为其实际控制人。如意科技的大股东是北京如意时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如意时尚”),如意时尚的控股股东是邱亚夫。如意科技还是上市公司如意集团的控股股东。

        邱亚夫通过如意科技、如意时尚等平台对外投资并购。

        2016年,邱亚夫豪掷13亿欧元收购法国时尚集团SMCP,这让邱亚夫“一战成名”。

        SMCP旗下有Sandro、Maje、Claudie Pierlot等几个设计师品牌。

        这不是邱亚夫海外并购的首单。早在2010年,邱亚夫曾斥资40多亿日元收购日本RENOWN 41.53%的股权,成为其第一大股东;2014年,出资84万欧元收购一家德国西装公司84%股权。

        邱亚夫并购动作没有停歇。2017年10月,耗资22.15亿港元买下香港男装集团利邦51.38%的股权;当年11月先后以9亿港元拿下英国的Aquascutum、1320万美元买下以色列男装集团Bagir 54%的股权;2018年,7亿欧元收购Bally 70%的股权;2019年1月,斥资26亿美元吞下英威达。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邱亚夫累计耗资400亿元左右在全球收购。

        巅峰时期,邱亚夫控制了4家上市公司,即如意集团、利邦(中国香港)、RENOWN(日本)和SMCP(法国),手握40多个奢侈品牌,约占全球奢侈品牌三分之一。基于此,邱亚夫被称为“中国奢侈品教父”。

        邱亚夫试图打造的时尚帝国雏形已成。

        高杠杆豪赌的代价袭来

        手握中日法等地4家上市公司,邱亚夫豪购的资金从何而来?

        2018年,邱亚夫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发自内心地感谢独具慧眼的中国银行家和投行专家,在邱亚夫从传统行业走向更高价值链的高端转型过程中,他们坚定地给予资本力量。

        据此判断,邱亚夫的全球狂购,借助的是资本力量,是杠杆的力量。

        但是,邱亚夫进行的是“以小博大”的资本游戏,是车轮并购。通过借款、发债获得资金,收购海外资产,再以此为抵押物发行债券,或将其打包上市,从而将获得的资金实施下一轮并购。

        一投行人士认为,顺境之时,借助资本连环融资并购,能够迅速扩大业务布局,达到产业布局目的。但是,一旦市场迎来逆境,或者说,并购的标的资产经营业绩未达到预期,抑或是标的资产整合不达预期,出现现金流不足,就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危机甚至崩盘。

        2020年开始,全球疫情暴发,大量收购“消化不良”,被收购资产未能创造预期利润,邱亚夫及如意科技很快陷入了债务危机。

        2020年,由于未能筹集到所需资金,邱亚夫方面对Bally的收购未能完成。

        2021年,邱亚夫2.5亿欧元债务违约,失去SMCP的大股东地位。2022年初,SMCP股东大会投票解散董事会,邱亚夫等如意系高管出局,失去对SMCP的控制。

        2021年,随着百慕大最高法院发布清盘令,利邦控股董事会的全部权力终止。

        2022年2月,因4亿美元贷款违约,邱亚夫的债权人开始寻求对英威达的控制权。

        短短2年,邱亚夫精心打造的时尚帝国崩塌,梦想破碎。

        A股上市公司如意集团也受到了冲击。财务造假、关联交易、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信披违规等,近两年,如意集团及其相关责任人被山东证监局查处了四次,受到罚款、市场禁入、责令改正、警示等行政处罚和监管。其中,邱亚夫被处以10年市场禁入。

        2023年4月,邱亚夫辞去如意集团董事长,交班给女儿邱晨冉。

        最新的消息是,2025年10月14日,如意集团收到了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告知书,因为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决定对如意集团进行立案。

        邱亚夫债务缠身。如意科技所持如意集团股权全部被质押、轮候冻结。邱亚夫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和被限制高消费。

        曾被称为“中国LV”的如意集团经营艰难。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亏损,3年半合计亏损21.29亿元。

        截至2025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仅有1391.75万元,而有息负债达11.57亿元。

        目前,如意集团的市值只有14.58亿元。

        奢侈品不是标牌上的“天价”数字,企业家需要保持对市场的敬畏之心。靠杠杆资本堆砌起来的奢侈品帝国,终将是地基不牢。豪赌的资本游戏不好玩,邱亚夫正在为此付出代价。他能否走出低谷,备受关注。

电鳗快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新闻

建发致新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京ICP备17002173号-2  电鳗快报2013-2025www.dmkb.net

  

电话咨询

关于电鳗快报

关注我们